制冷剂


发布时间:

2024-06-03

制冷剂按组分分类,有纯工质制冷剂和混合制冷剂。

按化学成分,主要有无机物、氟利昂和碳氢化合物。

类别 实例 
纯工质制冷剂无机化合物R702H2)、R704(He)R717(NH3)R744(CO2) 
HC碳氢制冷剂R600aR290R1270(丙烯) 
氟利昂和烷烃类CFC分子中只有氯、氟、碳原子,这类氟利昂称氯氟烃R11R12R113ODP值高
HCFC分子中除了氯、氟、碳原子外,还有氢原子,称氢氯氟烃R22R123R124 
HFC分子中没有氯原子,而有氢原子、氟原子和碳原子,称氢氟烃R134aR32R125R152aR143a部分GWP值较高,需要逐步取代
HFO碳氢氟组成的烯烃。R1234yfR1234ze因为是烯烃所以一般寿命更短,危害更小。
混合制冷剂   
共沸混合制冷剂发生相变时温度不变R5XX 
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发生相变时温度不断变化R4XX有温度滑移

选择制冷剂时的考虑

1.   环境可接受性。ODP和GWP值符合相关法律法规。

2.   热力性质满足指定的使用需求。包括压力&压比适中;单位容积&单位质量制冷量大;排气温度不过高、等熵压缩的比功小;COP高等。

3.   传热和流动性质好。

4.   无毒害,无刺激性气味,不燃爆或燃爆性很小,使用安全。

5.   价格便宜、来源广。

各方面均符合上述条件的制冷剂很难找到,应当根据使用场景、系统特性、压缩机特性选择相应的制冷剂。其中的ODP和GWP值作为法律法规的约束条件,满足环境影响指标是所有制冷剂投入运用的前提。

 

标准沸点和临界温度

要求:标准沸点低,临界温度高。能适应更广的适用范围,即更低的蒸发温度、更高的冷凝温度。

对于任一工质,冷凝温度越接近临界温度,其液化潜热越低,节流后的干度越大,节流损失大(熵损),蒸发潜热减小。因此,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应远离临界点。

纯工质的饱和蒸汽压力是饱和温度的单值函数。上图为主要制冷剂的饱和温度-饱和压力曲线。(混合制冷剂指的是饱和气相压力,Vapor Pressure)对于常用的工作温度,可从图中看出制冷剂属于低压、中压、高压制冷剂。
制冷剂在标准大气压(101.3kPaA)下的蒸发温度称为标准沸点,Tn。
临界温度是物质在临界点状态时的温度,Tc。是制冷剂能够加压液化的最高温度。在临界温度以上,液体不可能被压缩液化。
对于绝大多数物质,临界温度与标准蒸发温度存在以下关系:


这表明,不可能存在有制冷剂既有较高的临界温度,又有很低的标准沸点。所以对于每一种工质,其工作温度范围是有限的。
 

关键词:


上一页: